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劳动人事  建筑工程  房产  拆迁安置  国际贸易  金融保险  婚姻家庭  交通事故  海事海商  行政诉讼  刑事辩护  顾问方案
律师团队
  •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南京法律顾问律师
  •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南京法律顾问律师
  •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南京法律顾问律师
  •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南京法律顾问律师
律师在线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擅长领域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正文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www.nj18.com 南京法律顾问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2条规定,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3条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3个月;五年以上的为6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6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9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为12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18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24个月。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6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关于医疗期的计算问题


1、 医疗期计算应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如:应享受三个月医疗期的职工,如果从1995年3月5日起第一次病休,那么,该职工的医疗期应在3月5日至9月5日之间确定,在此期间累计病休三个月即视为医疗期满。其他依此类推。


2、病休期间,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包括在内。


关于特殊疾病的医疗期问题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医疗期规定》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细则,并及时报我部备案。


病假工资计算方式


1、对于病假工资,用人单位可以在合同中与职工进行约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就可以。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0.9天和67.4小时,可以照此折算出员工日平均工资。


2、对于事假工资,企业完全可以不支付。


3、职工请事假(含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照发工资的制度。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性质而实行不同的制度,企业中的工人由于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所以一般在事假期间不发工资;企业中的行政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请事假每个季度在两个工作日以内的,照发工资,超过两个工作日以上的,其超过天数不发工资。


职工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在规定的探亲假期间和路程期间内,照发本人的标准工资。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期。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前去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职工可以享受本单位的带薪年休假。年休假一般为5至15天。


综合上面所说的,病假对于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来说都是会出现的情况,对于病假的医疗期一般是劳动者工作的年限越久,用人单位的给的假期就会越多,如果超过了规定那么可能就不再有任何的待遇,所以,不同的情况作出的决定就会不一样。



相关文章:

·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北京医疗纠纷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怎么罚

·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医疗纠纷怎么和医院谈判?

·医患纠纷调解和法律诉讼是否都可以解决问题


劳动合同法关于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案发地*
<<手机号*

首 页 | 顾问方案 | 法律咨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2 南京法律顾问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025-86309110,139518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