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冒用他人名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实际工作的,该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www.nj18.com 南京法律顾问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实践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冒充他人或者利用他人身份信息建立劳动关系的亦常有发生。此时,冒名者事实上履行了作为劳动者的义务,也从用人单位处享受了领取工资等权利。但实际上其真实的本人并非劳动合同的主体。对于被冒名者而言,则既未履行劳动义务,也未享受权利,而仅仅在名义上成为挂名的劳动者。实践中的劳动关系非常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或是否提供了劳动作为存在劳动非关系的唯一判断标准。很多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并非持续不断地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当劳动者连同其相关档案调入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应及时为其安排工作岗位,如果劳动者拒绝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并征求劳动者意见后对其进行培训或调整岗位。经培训或调整岗位后劳动者仍不提供劳动或不能胜任时,用人单位应该作出除名决定彻底解除劳动关系,以维护其内部劳动管理秩序。
如果劳动者本身满16周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条件,应按实际劳动关系确定劳动关系的主体,实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工作岗位对于劳动者的条件有特别要求,而实际劳动者并不符合这一要求,则劳动合同无效。如果是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冒用他人名义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合同确认无效后,用人单位仍应按合同约定支付报酬。
相关文章:
·解除劳动合同争议中劳动者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合同中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条款的效力如何认定?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十年,提出与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是否需要单位的合意?
·生育保险待遇的享受主体如何认定?
·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标准应如何把握?
·未用真实身份信息就业的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损失依法由谁来承担?
|